平時都是晚上9點下診的我,上周竟然到11點才下診!(我的夥伴們辛苦了,謝謝妳們) 以往這種超時的情形,都是發生在農曆年前,大家都趕著變美要回家過年。最近常超時的情形,可不是因為生意太好,客人多,而是因為有越來越多在別處治療失敗的客人,來診所尋求我的協助。
『醫師救救我,我的臉被打花了!』
飛梭雷射最夯的全盛時期,常常有患者在別處被打壞了轉而向我求助。問題不外乎1.使用的儀器根本不是正宗的飛梭雷射。2.能量控制不當,能量打過高。3.對膚況判斷經驗不足,導致打得過於頻繁,對皮膚造成傷害。4.使用的機器老舊,機器狀況不穩定,或根本沒有更換耗材重複使用,造成治療發生副作用。大多的狀況就是反黑,嚴重一點的,是一張臉被根本不是飛梭雷射的磨皮雷射,打到滿臉都是湯湯水水的外放性傷口。更無法挽救的就是反白,那是一種連黑色素細胞都被打死的狀況,看起來就像長了白斑,是無法復原的,只能淡化白班周圍的膚色讓視覺上不那麼突兀。 (點入閱讀全文)
『醫師救救我,我的眼袋變兩倍大!』
而最近最夯的,莫過於玻尿酸注射,尤其是治療淚溝這個項目。上周晚間一位打扮入時,帶墨鏡來看診的顧客,本來我們以為是知名公眾人物,墨鏡一拿下就知道為甚麼要晚上戴墨鏡了~很明顯是微整形失敗。
判斷錯誤、材質選擇不當、加上注射的經驗不足,造成患者下眼袋變得異常突出,而且突起部位還呈現凹凸不平的顆粒狀。更糟的是,原本要做的是填補淚溝與充填蘋果肌的療程,沒想到不但蘋果肌沒打出來,臉頰依然凹陷,反而注射在眼下的區域變成了眼袋!!
在經過說明後,患者才知道她應該接受的,與之前所做的不當治療完全是相反的方向。她非常難過的說:「原本以為微整形是件輕鬆容易的事,怎知會變成這樣?」
其實沒錯,微整形本來就應該是件輕鬆容易的事,治療成效或許會因為個人體質有些差異,但最重要的是,您是否做了正確的選擇,這在一開始已經決定了治療的成敗!!
『醫美診所滿街都是,我該如何選擇?』
現在台灣的醫療美容市場可說是亂象叢生。由於醫學美容不是屬於「必要醫療」,醫美成了衛生署規範不明的三不管地帶。
1. 不管專業分科
在健保制度的執行下,醫師收入銳減,醫美的廣大市場吸引大量非皮膚專科或非整型專科的醫師投入。。目前的狀況是,只要有醫師執照,就可以做醫學美容療程。診所要更改診療項目也無需向主關機關報備。
2. 不管醫療品質
雖然微整形訴求傷口小、恢復其短(或無)、低風險。但只要是醫療行為就有風險。有些醫師僅僅受過廠商幾個鐘頭的教育訓練課程,領個廠商印製的證書,在沒有熟悉人體皮膚反應,也對皮膚肌理分佈不甚了解的情況下,貿然開診所為顧客打雷射、打玻尿酸,儼然把病人當作練技術的白老鼠。我自己就曾經在教學課程中,發現很多從其他專科轉來學醫美的醫師,連基本消毒的動作都會忽略,讓我在一旁直冒冷汗。
醫師的品質良莠不齊,儀器和原料的亂象更是令人咋舌。例如目前廣告打得最兇的C6淨膚雷射,經美國FDA認證的機種起碼要兩百多萬,中國製造的一台卻不到十萬。驚人的是,後者在台灣的使用率遠高於前者。還有一種,就是買別家要淘汰的舊機型,不然就是,該換的耗材為了省錢就不換(例如飛梭雷射高成本的探頭)。這些劣質的儀器都會是擊發能量不穩定,造成治療的副作用。
再者,注射微整形的黑心手法更令人心寒。稀釋到幾乎沒有維持力的肉毒桿菌、灌了食鹽水或乾脆用打膝蓋的玻尿酸來注射客人的臉。這樣就可以用低價吸引客人,又因為消的快,顧客沒一會就得回來補,顧客只要多回來,還可以再推銷其他療程,怎麼算都賺。其實顧客花冤枉錢多挨痛都不是最糟,這些來歷不明的針劑更可能引發過敏、排斥、或感染的危機,為了賺錢罔顧病人生命安全,教人怎能不心寒?
3. 不管變相收費
醫美市場的龐大商機引來惡性競爭。以謀利為主的商人看中這塊大餅,以投資經營者的身分開立醫美診所,延攬許多經驗不足的非專科醫師,或剛從學校畢業的醫師,以低價的方式吸引顧客。有些乾脆以商業原則複製經營,讓醫療服務變成連鎖店的商品。先以低價陷阱攬客,等顧客上門,再強迫推銷高價位療程,如果顧客拒絕要求退貨,還有可能要支付不合理的解約金或手續費,我很多客人都告訴我,後來她們寧可不做只好自認倒楣。
許多民眾會問:「難道政府都不管嗎?」「那些亂搞的診所不怕倒嗎?」就我個人的觀點,我認為政府雖然有開始著手處理,但目前的法規並不能遏止這種亂象。而那些亂搞的診所恐怕也不怕倒閉,尤其是那些商人投資開設的診所。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賺錢,錢撈到不能再撈了,就再帶著這筆錢去做其他投資,台灣許多泡沫化產品(泡沫紅茶店、蛋塔、網咖)不就是如此嗎? (點入閱讀全文)
『醫療靠良心 不是印鈔機』
自從醫美開始流行,皮膚科與整形外科變成醫生的第一志願後,就常常聽到人家對我說:妳很賺喔!有時還會用 “少賺一點不會怎樣啦”來跟我議價。其實有時也覺得有點無奈,畢竟自己當初選擇做皮膚科醫師時,也沒想到會發展成現在醫學美容這麼夯的狀況。而且,在目前醫美市場的惡性競爭下,我們這些掛自己名字做招牌,拿自己身家當信譽的醫生,反而要被投資客逼得打價格戰。
隔行如隔山,一般民眾看到我們的執業狀況,都是最末端表面的呈現。要維持一定的品質,醫療專業的持續進修,與整體服務的提昇,都是極大的成本。例如,醫師本身與從業人員的培訓進修、儀器與技術的更新、設備的維修、環境感官的美化,乃至服務禮儀的訓練、、、等等,都是消費者您在選擇低價時,暗中被犧牲掉的品質。
為病患服務本來就是我們醫生的職責,在別家做壞來找我,雖然讓我看了很心疼,絕對會想辦法幫助。我真心的希望民眾在接受醫療行為前,要為自己的安全審慎評估,不要盲目的落入商業競爭的價格戰中,把自己的健康與就醫安全也打折扣了!
醫美療程延伸閱讀~
電視購物台賣醫美諮詢卷,違法!(新聞報導)
打雷射,多少錢算合理 (常春月刊專題報導)
踢爆購物台手法!醫美諮詢卷大有問題 (魅麗雜誌報導)
變臉變有錢!全民瘋醫美!(財訊雙週刊封面故事)
【如何選擇醫美療程】~盧靜怡醫師給您的幾點提醒
(02)2751-2066
諮詢信箱